近日,畢馬威和聯想集團聯合發布關于算力的最新研究報告《“普慧”算力開啟新計算時代》(以下簡稱報告)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發布。報告指出,數字經濟最核心的資源是數據要素,“普慧”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,將盤活數據資產,助力中國充分釋放“數據紅利”,中國數字經濟體量有望在2030年突破百萬億元。
算力全方位支撐數字經濟
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,是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基礎,已快速融入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。報告認為,當前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不斷凸顯,是最具時代特征的生產要素。與其他生產要素相比,數據具有可復制、非消耗、邊際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性,打破了自然資源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,能夠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不竭動力。
IDC2023最新數據顯示,中國數據量規模將從2022年的23.88ZB增長至2027年的76.6ZB,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6.3%,為全球第一。當下決定數據要素價值的不再是如何生產數據,而是如何深入挖掘數據價值,這不僅會持續消耗巨量算力,還對算力的質量、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針對此報告指出,“普慧”算力強調立足實際使用需求,安全合理地使用數據,以高效的算法,實現可靠的數字化、智能化效果,可以強有力地推動跨層級、跨地域、跨部門數據匯聚融合、共享交換和開發應用,提升數據要素的整體流通效能和經濟社會價值。
“普慧”具體來講,“普適”強調以自然交互的方式提供算力,算力將成為人人可得、人人可用、人人適用的“3A”型基礎資源,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。“智慧”強調以認知驅動的方式提供算力,算力將具備自適應、自學習、自進化“3S”智能特征,是推動數字經濟邁向更高階段的必然要求。“普慧”算力將更好推動數據發揮要素作用,實現更高效流通,進一步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。
未來算力將在普適和智慧兩個維度上加速發展
報告預測,未來在大數據、大模型、大算力的相互作用下,全球人均算力有望實現G-T-P三連跳,即從GFLOPS級別躍升到TFLOPS再到PFLOPS10,乃至更高級別。人均算力將會成為衡量人民智能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,算力會同電力一樣成為規模化發展的公共資源。